首页 资讯 正文

河口县:从流量入口到开放支点

体育正文 69 0

河口县:从流量入口到开放支点

河口县:从流量入口到开放支点

一大早,位于中越边境的河口北山公路(gōnglù)大桥已(yǐ)是车水马龙,满载榴莲、洋葱等农产品的冷链货车排队通关;不远处的河口公路口岸新南溪河联检(liánjiǎn)大厅,携带行李的入境旅客有序通过海关智慧安检,从(cóng)这里开始探索之旅。 近年来,河口瑶族自治县以口岸经济总揽县域经济发展大局(dàjú),打造对外开放新支点(zhīdiǎn),口岸流量不断转化为经济增量,乘数效应持续凸显。 2024年,河口县口岸进出口(jìnchūkǒu)(jìnchūkǒu)货运量、货值(huòzhí)同比分别增长(zēngzhǎng)37.7%和51.6%,出入境人员569.42万人次,蝉联全省对外开放口岸首位;2025年一季度,河口海关监管验放进出口货量、货值同比分别增长9.9%、27.6%,河口口岸跨境客货两旺。河口成为全国第四大(dà)榴莲进口(jìnkǒu)地,进口中药材居全国边境口岸首位,进出口农产品占全省近一半,居西部地区口岸首位。 口岸通关从“翻箱倒柜”变“智慧机验”,外贸商品从低货值变高货值,边民互市从“通道(tōngdào)经济”逐步转向“口岸经济”,一系列蝶变正是河口主动作为(zuòwéi),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(xiězhào)。 “通关速度就是竞争力。”河口(hékǒu)县口岸办主任刘佺馨(xīn)介绍,通过运用“一卡多贸,运抵直通”的创新监管模式,畅通货物进口(jìnkǒu)“快车道”,货到放行,通关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缩减至10分钟以内,极大地提高了(le)口岸通行(tōngxíng)效率。不仅如此,河口口岸先后推出外国人入境卡自助打印机、“一带一路”专用通道、农副产品(nóngfùchǎnpǐn)快速通关绿色通道等举措,高效确保人员和货物安全顺畅通关。 走进边民互市二级市场综合服务大厅,“一级市场销售商品展示平台(píngtái)”和“二级市场国内需求商品展示平台”两块高清大屏滚动显示商品名称、需求量和收购(shōugòu)企业(qǐyè)。 “我们探索创新‘基层党组织(dǎngzǔzhī)+村(社区)集体经济组织+互助组+边民+国有(guóyǒu)平台公司+市场主体’合作模式,边民通过委托互市代理人(dàilǐrén)代到境外寻找货源、洽谈贸易合同、开展拼车、理货(lǐhuò)、集中申报等日常事务,边民可以(kěyǐ)通过‘边互通’APP,实现一部手机(shǒujī)就能完成一级市场采购、二级市场销售。”河口边民互市中心主任邓冬伟告诉记者。 多年来,边民(biānmín)互市贸易是促进中越两国合作交流和边民增收的重要形式。河口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按照“试点先行、阶段总结、稳步(wěnbù)推广”的原则,组织(zǔzhī)带动边民参与边民互市贸易,有效(yǒuxiào)解决了边民购买能力弱、贸易信息闭塞、采购渠道单一(dānyī)等问题,有效助力边民增收、集体(jítǐ)创收和企业降本增效(jiàngběnzēngxiào)。今年以来,河口镇完成贸易额2.7亿元,为边民增收217.9万元。这样的边民互市模式(móshì),正由河口县推广至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49个边境村,带动本地边民增收744万元。 不仅如此,“边民(biānmín)互市+落地加工”模式正在河口县生根发芽,曾经的(de)过境通道“长”出产业链,成为带动就业、促进增收的新渠道。今年3月,实现全国首票(shǒupiào)通过边民互市贸易方式进口鲜椰子开展深度落地加工,边民互市落地加工商品品类(pǐnlèi)增加至6种。 “过去守着(zhe)国门(guómén)过穷日子(qióngrìzi),现在家门口(jiāménkǒu)就能闯东盟市场。”越来越多边民扎根边境、尝到“甜头”。截至4月15日,河口口岸边民互市贸易额6.8亿元,同比增长5.8%,助力边民累计增收345.31万元。 以口岸为(wèi)磁吸力,河口县正不断拓宽合作新空间、扩大跨国“朋友圈”,对外贸易持续向好,“游在河口”影响力逐步扩大。“两国六目的地”黄金旅游线路延伸至红河州全境,去年启用的全省首个境外(jìngwài)来宾(láibīn)支付(zhīfù)服务中心提供了更(gèng)便捷的支付体验,河口已成为“越南游客游中国,中国游客游越南”的重要集散地。 从“边陲末梢”到开放(kāifàng)前沿,这座充满活力的边境之城,正以更宽广的胸怀拥抱世界(shìjiè),以更创新的姿态谱写开放新篇。 云(yún)南日报-云新闻记者:段晓瑞 摄影报道
河口县:从流量入口到开放支点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